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

银川科技学院暑期公益社会实践季|守护宁夏古村落记忆 赋能文化振兴新发展

发布时间: 2025-07-07

  为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实践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7月6日,银川科技学院组织师生团队赴宁夏中宁县黄羊古落旅游区开展"守护宁夏古村落记忆 赋能文化振兴新发展"暑期"三下乡"社会实践活动。通过文化探访、非遗体验、劳动实践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形式,师生们在黄土地上书写了一堂生动的"行走的思政课"。

  上午9时,实践团首站抵达黄羊古落文化长廊,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师生们通过历史照片、农耕器具和民俗展品,系统了解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演进历程。创作馆内,开放陈列的剪纸、钱鞭等非遗作品引发师生热议,人文学院学生姜妍嫱表示:"这些物料不仅是艺术品,更是先民智慧的结晶,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。"

  随后,实践团走进知青院子,斑驳的标语墙、老式农具和泛黄的日记本,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扎根黄土地的奋斗历程。在88号公路观景台,师生们俯瞰蜿蜒的公路与层叠的光伏板交织成画,深刻感受到交通建设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。光伏发电项目现场,一望无际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现场讲解光伏发电原理,引导学生思考绿色能源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。

  在岩画烽火台遗址,师生们抚摸千年岩刻,聆听长城守卫者的历史故事,学生以烽火台为背景按下相机快门定格文化记忆。在传承人之家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黄羊钱鞭技艺时,师生们手持缀满铜钱的钱鞭,在"啪啪"的清脆声响中学习传统舞步,感受非遗魅力。教育学院学生陈伟感慨:"钱鞭舞的节奏里藏着黄土地的韵律,这是最鲜活的民俗教材。"

  午间,实践团走进非遗蒿子面馆体验非遗美食制作。从和面、擀皮到切条、煮面,师生们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完成一道道工序;活动间隙向现场游客发放调查问卷,形成调研成果。当热气腾腾的蒿子面端上桌时,大家一致表示:"自己做的面格外香,这碗面里不仅有麦香,更有非遗文化的温度。"

  下午,实践团开展服务乡村志愿服务,大家顶着烈日为古落景区除草翻土并运用专业知识优化绿化布局;艺术创作小组则以井盖为画布,绘制"黄河"主题涂鸦。经过3小时创作,原本灰暗的井盖变身色彩斑斓的文化窗口,吸引游客纷纷驻足拍照。活动尾声,实践团向黄羊古落旅游区赠送感谢锦旗,感谢为活动提供的各项便捷条件。

 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,更是一场生动的"大思政课"。师生们以黄羊古落为课堂,以非遗技艺为教材,以乡村振兴为考题,在文化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,在劳动奉献中读懂中国国情,在艺术赋能中探索创新路径。实践团形成调研报告将为打造"非遗+旅游""艺术+乡村"特色品牌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持,真正实现"把论文写在大地上"。

  银川科技学院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,引导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。也为高校探索"产学研用"深度融合的实践育人模式提供了鲜活样本。未来,景区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,引导更多青年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,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。

  注:转载黄羊古落旅游区

联系方式

地址: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

电话:0951-5181555(院办) 0951-5181999(招办)

邮编:750021
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4/11/20 23:10:37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/07/20 19:14:00